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Please enable JavaScipt to view our website.

如果結局已定,一切意義何在?

傳道書 2:12-16; 3:18-21; 9:1-3

對於世上所充滿的痛苦和不公平,唯一可能的答案就是,在此生之外,還有生命。

這是我在1992年一篇日誌裏寫下的句子,寫在我唯一的哥哥的追思禮拜之後。他在德州拉瑞都市遭遇車禍身亡,對方是一個酒醉駕車的卡車司機。這位司機在撞死我哥哥之前,曾有過三次酒醉駕車的判決。第三次之後,他被從監獄中提前釋放,又繼續酒醉駕車。結果就是,我的哥哥四十三歲就失去了生命。他被撞到的時候,正站在離高速公路很遠的休息地帶,被這位酒醉司機以每小時100英裏的速度輾過。我的哥哥沒有機會復生。

那時候,我是一位牧師。我常常被迫要面對那些像我哥哥這樣毫無由來地經歷死亡事件的家庭,給他們安慰。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我自己的家庭也面對過這樣的事情。在那之前的幾年,克麗絲和我失去了我們第二個嬰孩。在我哥哥去世的前三年,克麗絲的媽媽在例行的心臟瓣膜更換中去世了。

在我哥哥的追思禮拜之後,我記得我做了自己常常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坐下來,問我自己,對於在“日光之下”所發生的這些似乎毫無意義、而又不公平的事情,我到底相信些什麽。我就是在這時寫下了這句話:“對於世上所充滿的痛苦和不公平,唯一的答案就是,在此生之外,還有生命。”

            這將我們帶入了所羅門在傳道書中反復提到的一個主題。所羅門用他重復多次的一個短語----“日光之下”,迫使我們去思考,如果此生就是全部,那麽人生到底有什麽是值得活的?他迫使我們理解的一個事實就是,如果在這個物質世界之外什麽都沒有,那麽死亡就是一切的結局。如果真是如此,那麽許多人為之而活的物質世界,與暫時的享樂和成就都將以死亡為結局。因此,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傳道書中三段談到死亡的經文。所羅門的話直接而坦率:

第一點:你應當知道,它遲早都要到來。不要忽視它。它一定會臨到你!我看出智慧勝過愚昧……可嘆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2:12-14)。

            所羅門知道,一般人不喜歡談到死亡。在現今的世界中依然如此。我們盡可能避開這個話題,我們稱之為“病態”,請聽一聽諾貝爾獎獲得者喬治·沃爾德的話:

“我剛意識到,我已經69歲了,卻從未見過一個人死亡。我甚至都沒有進過死過人的房間……在我們的時代裏,發生著最偉大的事件,都是人類從未經歷過的。當我們仔細地抹去人類最深的情感本源時,我們卻總是想要經歷完整的情感生活。當你沒有痛苦的經歷時,你很難感受到快樂……”

喬治·沃爾德的經歷並不獨特。我想,大概我們社區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沒有見過一個人的死亡。在南加州尤其如此。我們盡量保持著青春活力。想一想你有幾次曾經認真地探討過死亡和它對現今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我懷疑這樣的事情是否會經常發生。從前的人們都是在同一個房子裏、甚至是同一張床上經歷出生和死亡,但是現在不再如此了。

            作為牧師,我的人生與喬治·沃爾德非常不同,因為死亡是牧養教會的一個正常部分。我不會忘記我主持的第一個追思禮拜,我上任的第一周裏就有五個追思禮拜。那時,我二十六歲,是全職的神學生,同時擔任半職的牧師。面對這些突然遭到變故的家庭,我不知道應當說些什麽,他們意識到,所有的人都將會面臨這樣的現實,然而他們卻一直都在忽略這個現實。

            我常常陪伴那些經歷死亡的人們。我最痛苦的經歷,就是在一九八四年,我的二女兒布瑞特妮·安妮的離世。那是一個星期日的晚上,在加州的弗雷斯諾,當死亡來臨的時候,她正躺在我的手臂裏。我仍然記得那個房間,那種味道,那些聲音。所以,這個處理人們與死亡爭戰的主題,對我來說是很個人化的。對你也是如此。這可能不是你現在最想思考的問題,但是,你需要你的教會來開啟這樣的一個探討死亡之門,讓你可以開始去思考你對死亡的理解,以及它應當如何影響你在天堂這一邊的生活。死亡是確定的,除非基督很快再來,否則死亡會臨到我所愛的每一個人,也會臨到我和你。這是所羅門想讓我們面對的,我也想讓大家來面對它。

第二點:如果此生僅僅是物質性的,那麽你追求良善和道德的生活動力就會越來越少。

        “我心裏說,愚昧人所遇見的,我也必遇見。我為何更有智慧呢?這也是虛空……可嘆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214-16

在這段經文中,所羅門所針對的人群,是那些覺得自己知道如何在“日光之下”能生活得更好的人,而他們都沒有思考過,是否此生所有的,僅僅是物質世界。他知道,許多人想要很好地生活,不想在懶惰和吃吃喝喝中浪費所有的時間,所羅門在13中說,“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但是,如果此生在“日光之下”僅僅是一個物質世界,那麽過良善道德的生活就沒有太多好處。

            我的父親曾談到,有些人越接近人生的終點,脾氣就越壞,就越自私和苛刻。他想到曾經熟識的許多人們,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努力過著有道德的生活,卻在年老的時候變成“骯臟的老我”。他說,“當人們漸漸老去的時候,他們覺得,如果自己不相信神,他們也就不必依靠祂。他們對神沒有敬畏,因此,當年事漸長,他們失去了表面的光鮮,就會越來越多地為自己而活。

            如果所羅門在今天寫這些經文給我們,他可能會直接對那些強迫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努力學習、訓練運動和音樂能力,或者不要吸毒和加入幫派的家長們說話。這些都是好事情,但是,如果此生之後不再有生命,那麽我們所有的智慧和良善仍然會以死亡為終結。

第三點:你會發現,如果此生僅是眼前的物質世界,那麽你所有建立和完成的功績很快就會消逝得無影無蹤。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人與獸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319-21)。

正如所羅門經常所做的那樣,他在這裏所描繪的,是創世記1-2章。那些章節告訴我們,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神將自己的靈氣吹到他們的生命中。這件事情並沒有發生在其它生物的身上。但是,如果所有“日光之下”的生命都僅僅如此的話,那麽所羅門會說,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沒有真正的區別。兩者都是來自塵土,死後又歸回塵土。

在創世紀126中,人類與動物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是,我們被賦予了管理世界的能力,照看神所創造的世界。神也使我們的生命有創造性,能夠改變世界。即使我們不認識神,我們仍然有這些能力。不過,所羅門要讓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在今生之後不再有生命,那麽,我們在世上所有的成就都將會走到盡頭。我們只有漸漸老去的時候才會開始明白這些事,不是嗎?我們生命投入在公司、學校或社區之中,到頭來眼睜睜看著別人進來,將那些曾經屬於我們的全部拿走。

在我的孩提時代,我的父母信了耶穌之後,曾把一塊牌匾掛在我們的墻上:

生命只有一次,但它很快就會過去。

只有為基督所做的才得長存(施達德)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腓力比書121

當你每一天為基督而活,彰顯神的愛,並為耶穌作見證,那麽你的生命可以永遠改變這個世界。然而,如果沒有與神在耶穌裏建立信心的關系,結果就會像所羅門所講的那樣,在“日光之下”,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都歸一處。都是處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319-20

如果我們還無法理解到所羅門的重點,那麽他又在92-3中闡明了這個要點,結論是,一切都有一個共同的命運,無論是好是壞,潔凈與不潔凈的,信神的和不信神的。這就是在“日光之下”每件事物之中的一件壞事:萬物都有同樣的命運。當人們活著的時候,心中充滿了邪惡和瘋狂,之後他們進入死亡。我無法再把所羅門說過的這個信息說得更清楚了。所有我能做的就是要求你回應它。怎樣回應呢?

首先,要確定你個人在這個垂死的世界之中找到了希望。

使徒彼得在當時給了現在土耳其所在地的一群基督徒們一個非常類似的信息,他說:“神藉著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給了我們獲得新生命的希望,並且唯有為基督所做的一切才能持續到永遠。因我活著就是基督(腓1:21)。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汙,不能衰殘的基業.....(借著基督)你會得著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彼得前書13,9

我相信,當我們面對死亡時,就有機會比任何時候都更清楚地看到,相信復活的耶穌,對我們的生命有多麽大的影響。有時,人們把那些跟隨耶穌的人稱為逃避現實者。他們說,“那些相信有一位個人化和強大的神存在的人們,當死亡臨近、又沒有宗教的拐杖作為支撐,他們就會害怕去面對世界黑暗的現實,”但事實並非如此!

作為一個蒙神呼召、常常與死亡、或瀕臨死亡者接觸的人,我發現,在面對死亡嚴峻現實的時候,真正跟隨耶穌的人是那些不逃避死亡的人。

我的經驗是:我常常發現,許多從未涉足教會的人,當他們面對死亡時,通常會去教會尋找一些相信死亡之後還有生命的人。在這種時候,我們屬耶穌的人有機會告訴他們在耶穌裏的盼望。然而,如果你要在死亡面前給人希望,那麽你必須自己擁有這樣的希望。當然,在這種時候,唯一可能的希望是來自一個經歷和戰勝了死亡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將人類從可怕的敵人手中拯救出來。

這個人就是耶穌。由於耶穌從死裏復活,我們就可以對所有的人說,死亡這個可怕的敵人,不再對我們有任何的神秘性。我們這些跟隨耶穌的人,不再需要去猜測死後會發生什麽。驚人的事情在世上發生了,它將死亡之後的生命從猜測和迷信之中帶到真實的境地。耶穌基督活著,祂使死人復活(例如在約翰福音11章中一位名叫拉撒路的人)。然後,耶穌親自死在十字架上,並榮耀地從埋葬祂的墳墓裏復活。更重要的是,耶穌應允凡信靠祂的人,末後使他們復活。這就是福音的核心意義,是我們必須要傳達給這走向死亡的世界的。在這個垂死的世界裏,神已經為所有人預備了永恒的生命。凡信耶穌的人就有永生(約翰福音3:16)。

其次,要敏感地意識到那些與死亡搏鬥的人所經歷的痛苦,無論他們是不是基督徒。

記住這一點: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會經歷同樣的悲傷。我從來沒有經歷過像我的女兒,哥哥以及父親去世時那樣巨大的悲傷和痛苦。我還記得,在我的女兒死後,當人們對克麗絲和我說,“你是不是慶幸你的小家夥現在是神的手中了?不,我不是。我希望她能活著。我想聽她說話,見到她,撫摸她。

死亡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敵人。在人面對死亡的時刻,基督所帶來的,並不是我們沒有悲傷,而是我們的悲傷是有希望的。我們跟隨耶穌的人,即使相信死亡帶來的分離是暫時的,但仍然渴望與我們失去的親人同在。我很欣賞保羅在帖前四章13中所寫的。他說,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不會“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所以,基督徒也會悲傷,但卻是充滿希望的悲傷。這聽起來像老生常談。我知道,認為我們可以同時充滿悲傷和希望,聽起來的確有點“混亂”。我只能說,這是生命的本質,用聖經中的話來說就是“憑信心不憑眼見。”

我的意思是,我們這些在人們悲傷時去服事他們的人,必須敏銳地感覺到,他們想要抓住他們即將失去的親人時那種內心的掙紮。這往往需要耐心、體諒、同情和時間 ---- 很多的時間。

第三,把那些在死亡邊緣掙紮的和將死的人們帶到耶穌面前。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走向死亡的世界之中。從我們降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了以身體死亡為終結的旅程。我贊同所羅門所說的,我們都不敢忽視這個現實。但是好消息是,凡信靠耶穌就能得永生,當神將那些垂死的人、或者將他們的親人帶到我們面前時,我們身為基督徒,必須將這個信息傳遞給他們。我們在耶穌那裏找到永恒的盼望,同時我們知道,我們所找到的希望,同樣也能夠成為他們的希望。

盡管我們必須體諒那些失去親人、內心悲傷的人們,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能夠給他們的真正持久的幫助,是將耶穌帶給他們。在這日益世俗化的世界裏,要跟人們傳講耶穌,既需要智慧,又需要勇氣。同時,當一個處於死亡邊緣的人進入到你的生活,可能背後有其的真正原因,那就是神將這人帶到你的面前,使你有機會向他傳講耶穌。我再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能夠產生持久的影響,那就是,在今世的生命之後還有生命,造物主會在其中審判邪惡與壓迫,獎勵有信心的人。我們知道祂是誰。隨著祂的復活,死亡的權勢消失了。正如耶穌在祂的朋友拉撒路的墳前所說的:“我就是復活和生命。相信我的,即使肉身死了,也永遠不死!“

在我們準備領用聖餐的時候,我想提醒你關於耶穌的死亡和復活的話語:我們為神作見證,祂使基督從死裏復活......如果基督沒有復活,你們的信就是徒勞的,你就仍然活在罪裏。那麽那些在基督裏睡著了人們就都已失去了。如果我們在基督裏的希望只是為了今生,我們就是所有人裏最值得同情的。

但基督確實已經從死裏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來,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因為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

死亡已被勝利吞噬了!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

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

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

哥林多前書1515-22節,54- 58

榮耀歸給神,

Greg Waybright 博士

主任牧師

 

 

祂的荣耀,

格雷格Waybright博士
主任牧師

Sermons Archive

Greg Waybright • Copyright 2015, Lake Avenue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