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Please enable JavaScipt to view our website.

破碎但不丟棄----面對失喪之痛

約翰福音13:33-14:9

沒有什麼事情比經歷失喪更加令人難過了。哪怕只是丟失了鑰匙,作業,或者是寵物,都會令我們難過不已。尤其,如果失去的是人,那種情緒上的破壞性就會更加令人無法忍受。

你可以去詢問任何一個曾經失去朋友的人、失去父母親的孩子,甚至一個離婚的人,他們都會告訴你同樣一件事:愛有著滋潤我們生命的能力,但是當我們失去摯愛親人時,它破壞我們生命的能力也一樣的強大

今天,我想讓大家一起看看,約翰福音13:33-14:9中所記載的三個人,如何面對失去親人的景況。在那個時候,一個災難幾乎吞沒了門徒。猶大離開之後,剩下的十一個門徒都離開家園和事業而跟隨了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二章,很顯然,猶太人的政治領袖以及宗教領袖都已經拒絕了耶穌。所有的門徒也離開了耶穌。想象一下約翰福音13:33中耶穌所說的話:“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

那個逾越節的晚餐,將是門徒和耶穌一起吃的最後一頓晚餐。即將到來的與耶穌的分離,就像烏雲一樣遮蓋了他們在晚餐中的整個談話。這整個事件令他們困惑。他們懼怕,他們的心憂愁。

其中最令人悲傷的,是耶穌一直使用“走”這個字。“我要走了”,祂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就像一個即將死去的親人,在警告他的孩子們,告訴他們家裏即將發生的變故。耶穌就是這樣,以一顆溫柔的、無與倫比的心,為門徒預備將要臨到他們的變故。“小子們”,祂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這三個門徒如何面對失去耶穌這件事。每個人都代表了一種面對悲傷的不同反應。每一種反應都超越了歷史和文化。在面對失喪的時候,人類的反應大同小異。每一個門徒的反應都不盡相同。每一個故事也都顯明了耶穌如何對待那些屬於祂的人。在今天的這篇講道中,我有一個目標,就是讓大家思考一下,在我們經歷失喪的時候,如何信靠耶穌。

第一種反應:拒絕。代表人物:彼得,“那個領頭的人”(13:36-14:3

36-37.你經常會看到,悲傷的第一個階段,通常是無法接受,拒絕相信壞消息。“這不可能是真的,醫生,我一定還可以做些什麼挽回這事,我不會讓這事發生的。”從彼得的反應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點。

“我為什麼現在不能跟你去?”他接著說:“我願意為你舍命!”你看到其中的諷刺意味了嗎?如果彼得代替耶穌死了,他就永遠不會有永恒的盼望了—我們更加如此。你覺得脾氣急躁和常常犯錯誤的彼得能為你的罪而受死嗎?

實際上,彼得是在說:“耶穌,你錯了,我可以處理這件事,我可以為你舍命!就像以往一樣,彼得無法承認他的有限。他沒有說:“我需要你為我做一些事情,耶穌。”他說,“會為你舍命。”他也根本就沒有提到“我們”這個詞。彼得沒有代表其他門徒講話。他覺得“其他人或許軟弱膽小,但是我不會。我會為你而死。耶穌,相信我,我可以處理這件事,我會想出辦法來的。”

當耶穌在給彼得這樣一個可笑的回答的時候,我不知道耶穌的臉上是否略過一絲理解的笑容:“你願意為我舍命嗎?我實實在在告訴你,雞叫已先,你要三次不認我。”我們看到,耶穌用一個比彼得失敗的更大的諷刺,來回答了彼得誇口的諷刺。這個“勇敢”的門徒,天亮以前,就會展現出他真實的自己,就是他的怯懦。在天亮以前,這個“忠心”的門徒,會因著他的不忠而哭泣。

對於彼得來說,這是個很難學的功課。然而,如果彼得要為神所使用,他就必須學會這個功課。我們所有的人也都需要學這個功課。神不會使用那些從來不失敗的人,或者是那些認為自己永不會失敗的人,或者假裝他從來不會失敗的人。耶穌並不因著我們為祂做的事情而愛我們。即使我們軟弱不堪,祂還是愛我們。我們事奉祂的能力,必須要建造在這樣的自我了解之上。

我想,今天在坐的各位中,一定有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基督徒。你聽說過宣教士,但你覺得你永遠不可能像他們那樣委身事奉。你參加查經,卻覺得每個人都對聖經和神比你更熟。所以你今天早上坐在教會裏,因著你的失敗,在神的面前跪拜,也被你周圍其他人的光環而震懾。如果是這樣的話,聽著:耶穌可不像你這樣,認為我們都這麼棒。祂也不會為我們在教會中所展現的超級屬靈而震撼。

今天,耶穌不會在你身上尋找完美或錯誤的行為,正如祂當年也沒有在彼得身上尋找這一點一樣。祂所尋找的,是其他的東西。讓我用最簡單的話來解釋:今天,耶穌在你我的生命中所尋找的,是當我們在面對喪失的時候,我們有沒有信靠祂—信靠祂,等候祂,忠心於祂。

第二個反應:憤怒。代表人物:多馬,“懊惱的不可知論者”

14:4-5讓我們來思考多馬的憤怒的反應,盡量不要對我們的這位過去的弟兄有太過負面的看法。我可以想象,其他門徒也都在思考著多馬所想的事情,但是他們不敢問。我常常覺得多馬是一個誠實而坦率的人。他被人稱為“懷疑者”,是因為祂的懷疑在耶穌復活之後。但是,我不知道這對多馬是否公平。

                  多馬曾经是一個勇敢的人。在約翰福音11:16中,即使他面對的是死亡,他也準備好去耶路撒冷了。我認為他是一個直率的人,有點日耳曼人的風格,能直面恐懼,懷疑和困惑。你總是能立刻就知道他處於什麼狀態。他從來不會不懂裝懂,也不會因為假裝同意耶穌所說的話而假笑和點頭。相反地,多馬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裏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

                  現在,多馬錯了。耶穌清楚而反復地告訴多馬祂所要去的地方通過死亡到父那裏去。耶穌清楚地說明了人們將要跟隨祂去的地方,那是通過信靠祂才能到達的地方。但是,多馬至此都沒有理解這一點。

                  也許我們在多馬身上所看到的情緒上的反應,最糟糕的部分 ---- 也就是譴責。實際上,他是在為自己所遇到的一切而責備耶穌。“耶穌,你沒有清楚地告訴我們,你誤導了我們。我們以為你會建立你自己的王國,可是你現在卻談到了死亡。我們的掙紮都是你的過錯。我無法正確地處理事情,都是你的錯。”

                  很多時候,這都是憤怒的反應的一部分。我們很難看到自己的盲點,於是我們將自己的問題歸咎於別人。我的一個做生意的朋友說,最不可以合作的人,就是那些自己沒有成果,卻因著這個後果而責備別人的人。“給我一輛更好的車,一個更好的秘書,更好的設備,我一定會是最好的雇員。”但是他永遠都不會是的。這就是我們在多馬身上看到的。

耶穌對憤怒的不可知論的回應

                  這個部分是我最感興趣的。當我感覺到自己就像多馬的時候,耶穌對我是如何回應的?我被我們所看到的深深地吸引了。簡單無誤地說,第六節和七節給了我們清楚的答案。我們在耶穌裏看到了什麼?

憐憫和理解

                  耶穌沒有丟棄多馬。我相信,當我們不明白神在做什麼的時候,我們可以從這裏的模式中得到答案。我們永遠都不應該生氣或是沮喪;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如此,我們應該將真實的感受告訴神。耶穌不會為我們的爭辯能力所震驚,也不會被我們的沮喪嚇走。

                  同時,耶穌也不會因著祂的憐憫而偏離真理。實際上,聖經中最偉大的一句話,正是由於一個門徒沒有能力理解祂的話語而產生:“多馬,我知道你感覺如何,但是沒有關系,聽我說,”“我是道路…..

                  耶穌對多馬的主要呼召,和對彼得的呼召一樣:耶穌呼召多馬信靠祂。

                  “我是道路,”耶穌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多馬,你的問題,並不是你不知道你所想要知道的那些細節,你的問題,是你不認識我。相信我,多馬,因為唯有藉著我,才能到父那裏去。”

                  你可能會說,當你不明白、卻還是要單單信靠耶穌的時候,就像一個賭博。但是,如果你這樣看這個問題,所有的人際關系也都是賭博。耶穌說,“信靠我,我是道路。我知道我在做什麼。相信我,我在掌權。我所做的是有原因的 ----為了我離開的目的。相信我。”

                  今天,讓我告訴你,耶穌值得一切的信靠。

第三個反應:討價還價。代表人物:腓力,“尋求經驗者”

                  第八節:像我們很多人一樣,當有些人提出我們不喜歡的建議時,我們就像腓力一樣,他確定他有“更好的主意”給耶穌。在那個夜晚,如果我們大多數人也在那個聖餐的房間裏,我們很可能會給腓力的主意投上一票,而不會投耶穌的票。“為什麼為了見到父神,我們就一定要說到痛苦和死亡?那就把父神顯現給我們看吧!這對我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當我們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們很多人都會以這樣的討價還價來質問神。“醫治這個人吧,不要讓他經歷這個或那個!”

                  腓力不明白、也不能理解的是,他無法見到神,直到那將他和父神分開的事情被解決了才行,那就是他的罪。

             我想,如果我是耶穌,我可能會說,“你是個傻瓜,腓力!你知道神是聖潔的,而你是個罪人。你怎麼能假裝你現在已經準備好見神了呢?”然而,即使耶穌要更正腓力魯莽的討價,祂也沒有刻薄地更正他。相反地,耶穌告訴腓力,他想要看的已經在眼前了,然而腓力卻沒有註意到。第九節:“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

                  在約翰福音中,腓力看到了約翰所說的“神跡”,耶穌所行的神跡,都指向了一個事實 ---祂是神。腓力應該知道,當耶穌在的時候,神也在。第十一節: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裏面,父在我裏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做的事信我。

                  但是,耶穌知道,對於我們來說,神跡奇事是有限的。一個神跡永遠不夠。明天,一個新的挑戰來了,我們就需要新的神跡----而且是更大更好的神跡!我們太多人都認為,屬靈的生命應該建造在感性的事情上。我想到“國家詢問報”和“TMZ 基督教小報”,總是提供一些感性的小道消息,不管真實與否。耶穌其實在說,“腓力,如果你真的認識我,你就會超越這些。”我們也應該如此。

                  我在想,今天在座的人會不會有幾個“腓力”呢?你也許在信仰上猶豫不決,即使你對教會和信仰的事情感興趣,你還是要等著神給你爆炸性的經歷,可以驅走你頭腦中一切的疑慮。可能今天,耶穌就要對你說,“你不認識我嗎?我已經對你說話這麼久了,你還不認識我嗎?”你用不著因看見了燃燒的荊棘才能變成基督徒。對於每個基督徒來說,他們所擁有的,比燃燒的荊棘更美好,那就是耶穌。耶穌呼召你去信靠祂,即使你還沒有完全明白,為什麼世上總是有痛苦的事情發生。你應該非常單純地去信靠祂。因為耶穌是值得信靠的。

                  今天,我在你們經歷喪失之痛的時候,呼召你們:“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這是非常有名的經文,適合於我們上面討論的所有的三種人。這段經文首先是對那些經歷著失喪的和失敗的基督徒所說的。對我們來說,當我們今天經歷失喪之痛的時候,這節經文也起著同樣的作用。

*信靠的理由

第二節:在我父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當然,“許多住處”這個詞,在欽定本聖經中翻譯成“許多樓宇”,曾引出了許多不找邊際的猜測。有些人想象著,每個在天國裏的基督徒,都會有和拉霍亞的海邊別墅一樣的屬靈居所。但是這在文脈之中解釋不通。

                  最明顯的意思是,神所在的地方,有許多住處,足夠給所有的人居住。“那裏有許多的住處,你不需要用你的高言來打動我。天堂不像一個考試,你必須要通過它才能進入研究院;天堂不像一場音樂會,只有固定的空間,也只有重要人物才能得到好的位置。你不需要為了得到海邊的別墅,而證明自己比其他基督徒更出色。”

                  對基督徒來說,天堂是“我父的家。”換句話說,神在哪裏,祂的孩子就會在哪裏!神為祂全部的家人預備了很多住處 ---- 甚至為那些失敗的人,你知道,我們都是失敗過的人!因此耶穌說:“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讓我告訴你 ---- 耶穌在這裏給這三個人的信息,足以讓我們在世上經歷一切事情的時候緊緊依靠祂。耶穌知道祂自己在做什麼,哪怕是在經歷失喪之痛的時候。祂為那些愛祂的人,有一個很好的計劃,使他們在任何景況中,都可以得到益處。祂要讓你我信靠祂。祂很快就會受死,然後拔去死的毒鉤。

                  我們不得不對耶穌所說的悖論而驚嘆:“我是道路,”這句話是由一個為了最壞的罪犯而走入死亡的人說出的;“我是真理,”這句話是由一個即將因為見證神而定罪的人說出的;“我是生命,”這句話是由一個死後的屍體將會被放置在黑暗的、封加上官府印章的洞穴中的人說出的。

                  但是勝利即將來臨。因為耶穌將要走的道路,不是我們去父神那裏要走的道路。我們是藉著祂才能去父神那裏。因為祂通過十字架而走過了那條道路。祂為了我們而變成了道路。牧羊人受死,而羊群卻活著。羔羊受死,而我們卻活著。耶穌的道路是十字架。我們的道路則是耶穌。耶穌必須要離開,我們才有盼望。

在這裏,我要藉著布蘭妮的失喪之痛,和你們分享我自己的經歷

                  使徒保羅所說的耶穌的道路,是通過死亡到達永生的道路。在這個世界上,當我們與親人分離的時候,還是會悲傷難過。但是,對我們來說,是“帶著盼望的悲傷。”我相信,在失喪的時候,真正的悲傷總是會伴有在基督裏的盼望 ---- 我深深地相信這一點。然而,悲傷卻仍然是那樣的真實,同時,在基督裏的盼望也一樣的真實。但是,悲哀似乎仍然滲入到我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落。如果沒有在復活之中所建立的盼望,我們該怎麼辦呢?所以,今天,我和大家分享耶穌這段清晰而有力的話語:“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14:1; 16:33)”

荣耀归给神,

Greg Waybright 博士

主任牧师

Sermons Archive

Greg Waybright • Copyright 2015, Lake Avenue Church